来源:清河二小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3日
本学期,我校教学工作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围绕学校工作目标,以“三提高”为主要抓手,改革了教师教研和学生评价形式,优化了学习共同体建设,加强了学生阅读、书写、倾听等课堂习惯养成教育,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现总结工作如下:
一、以“三提高”为切入点,助力“双减”工作成效显著
(一)改革常规工作入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备课:教师基本上做到了在“三研”“四明确”的基础上备课。
上课:少讲精练,根据课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探索 “一讲三不讲”,尽量做到教与学的平衡。
听课:分年级、分学科开展“公开课”活动,课后反思要求老师从五个方面入手分析:是不是真正发挥组织引领作用?有没有跟学生“抢话语权”?学生学习效果怎样?学生倾听度、专注度、参与度怎样?这节课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评课:要求实事求是,勇于提出不足,贡献智慧。鼓励老师尝试新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推门听课”频率,课后及时交流。
教研活动:语文、数学两科每年级每月进行了一次集体备课,其它学科每学科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要求使用备课课件,提高备课效率。把作业设计、劳动教育纳入了教研活动,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教师特长,灵活开展劳动教育课,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生活环境的清扫与整理物品的习惯,加大食育教育,生产劳动知识学习等内容。
这学期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共研 共学 共成长——实践中探索核心素养新路径,共有12节集体备课,29节汇报课,29次集体评课。校本教研的目的是让老师清楚:教师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让学习发生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老师主导作用。把课堂充分地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主体地位。
思政课:规范了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强化了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管理。成立思政课检查评估小组,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制定了思政课堂常规检查制度。
(二)丰富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
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提倡作业不出校门。基本上做到了有针对性,分层设计作业,少而精,设计基础性、提升性、拓展性、实践性的作业,并以“作业小超市”的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
作业设计形式多样:阅读、预习、画、唱、实践、观察、体质训练、家务劳动等。杜绝了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大量机械重复性作业。
作业的批改:真正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及时批改,采取鼓励性语言进行评价,要求精批作文,有眉批、间批和总评。按照教育局精细化管理要求严格管理,定期检查,定期展览,以促进作业质量的提高。
(三)创新辅导答疑方式,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引导老师创新辅导答疑的方式方法,调动学习小组的力量,及时帮助学生解答当天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理解消化课堂学习中遗留的问题,辅导时注意差异性,做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二、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引导教师认真学习领悟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注重学科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更注重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创新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增强一二年级不动纸笔考试的趣味性、游戏性。三至六年级的期末测试以学生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体现新课程理念,考试结果实行等级评价。
三、注重良好习惯养成,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
继续帮助孩子们保持发扬原有好习惯:午读整本书,一二年级数学课前一分钟口算。午读整本书采取自由式阅读,鼓励写读书笔记;提倡一年级二年级数学课前一分钟口算,目的是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数感,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加强课堂好习惯养成:继续培养站、坐、读书、写字等姿势端正,认真倾听、大声表达的好习惯;注重培养自主读书学习、乐于交流、整理物品等习惯。强化好习惯养成,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
四、开展学生活动,促进学生素养提高
本学期,我校一至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书香润心灵 阅读促成长”读书分享会,“写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书法比赛,一二年级学生开展了“百题速算”比赛,三至六年级开展英语比赛,以活动促进了学生发展。
当然,我们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以后将有序改进。如:课堂教学虽然得到教师学校教研员的肯定,但我觉得课堂教学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还需要进一步转变,教与学的平衡还需要不断实践才能达到高效课堂。学生书写、阅读、倾听等好习惯还需要加强训练。作业检查标准还需要再提高一些,作业批改反馈还需要再及时一些,教师作业设计能力还需要再提高一些。
总之,通过精细化教学管理和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弥补不足,总结经验,基本上做到了减负、提质、增效。我们将继续努力,通过不断提质的课堂、多样的课后服务课程,各项学生活动的开展,努力让孩子们成长为具备学业优良、个性鲜明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