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清河二小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3日
本学期,我校教学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总体工作目标,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引领,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管理。以“三提高”为主要抓手,创新教研形式、课堂教学和评价模式,优化学习共同体建设。加强学生阅读、书写、课堂习惯养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师作业设计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
一、工作目标
1.教学质量: 推进“双减”政策落地,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优化学习共同体建设,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优化教学过程,创新作业形式和课后服务形式,促进“三提高”的落地实现;充分发挥各学科尤其是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各学科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升。
2.学生发展: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站在活动的中央,学有所得,“玩”有所获,让每一个孩子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都能成为耀眼的小星星,让“人人是新星,星光耀校园”特色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3.教师成长: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评价体系: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创新教学管理,提升教学效能
1.构建动态课程体系: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开发校本课程。如开设“传统文化探秘”“体育健体”“艺术审美”“魔方速拧”等校本课程,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同时,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反馈,定期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课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推行弹性教学制度:打破传统的固定课时安排,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实行长短课结合。例如,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采用常规课时,保证知识的系统传授;美术学科设置长课时,开展项目式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此外,每周安排一节读书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拓展阅读。
3.强化教学过程监控: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评价外,增加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评价维度。运用信息化手段,如在线教学平台、学习管理系统等,实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对教学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创新方式提升质量,实现“三提高”
1. 探索新型教学模式。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合作交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
2. 推进“双减”政策落地。加强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设计,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 创新辅导答疑方式,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引导老师创新答疑的方式方法,调动学习小组的力量,及时帮助学生解答当天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理解消化课堂学习中遗留的问题,辅导时注意差异性,做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三)规范常规教学,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1.备课:要求教师在“三研”“四明确”的基础上备课,“三研”即:研读本学科2022年版课程标准、研读教材、研究学生。“四明确”即:明确本学段总目标、本册教材教学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在“三研”“四明确”的基础上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最近发展区,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
2.上课:继续运用“三段一思”模式上课,继续完善班级内学习共同体的训练,强化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学习,做到 “一讲三不讲”。课堂上老师务必要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学习场,让学生勇于思考,敢于表达。
3.听课:继续开展“公开课”活动,提高“推门听课”频率,加强常态课堂的督导力度。校长听课不少于30节,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一学期听课不少于80节,其它领导和教师不少于16节。
4.作业:定期检查,及时反馈。要求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分层设计。基础性、提升性、拓展性、实践性的作业,以“作业小超市”的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批改要真正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采取鼓励性语言进行评价,作文要求精批,有眉批、间批和总评。
5.规范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强化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管理。成立思政课检查评估小组,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四)创新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1.主题式教研活动: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教研主题,如“如何在课堂中做到‘一讲三不讲’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信大声表达”“项目式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等。每次教研活动聚焦一个主题,通过理论学习、课例展示、小组研讨等形式,深入探讨解决方案,提高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2.探索跨学科教研活动:打破学科界限,组织不同学科教师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例如,语文和美术学科联合开展“诗意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古诗词的意境创作绘画作品;数学和科学学科共同设计“生活中的数学与科学”项目,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科学实验中的问题。通过跨学科教研,促进学科融合,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活动。线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论坛、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心得、发布教学资源。线下,定期组织面对面的教研会议、专题讲座和教学观摩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教研活动的参与度和实效性。
(五)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 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将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实践等方面纳入评价范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创新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增强一二年级不动纸笔考试的趣味性、游戏性,三至六年级的期末考试以学生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体现新课程理念,考试结果实行等级评价。
3.创新评价方式方法。采用课堂观察、作品展示、实践活动、成长记录袋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4.加强评价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依据,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改进不足、不断进步。
(六)注重良好习惯养成,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
小学阶段是人生打基础的时期,新学期,帮助孩子们保持发扬原有好习惯:晨练书法、午读整本书,提倡一年级数学课前一分钟口算。屏息静气晨练书法,既练得一手好字,还能培养专注力;午读采取自由式阅读,无压力阅读,提倡写读书笔记,提升孩子们的习作能力;一年级数学课前一分钟口算,目的是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数感,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加强课堂好习惯养成:继续培养站、坐、读书、写字、回答问题、展示汇报等姿势端正的日常习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乐于交流、整理物品等习惯。强化好习惯养成,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基。
(七)开展学生活动,活动中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校将开展“读书分享竞赛”“书法比赛”“数学速算竞赛”“英语单词听写竞赛”“创新作业展评”等活动,以活动为平台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总之,我们将以创新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特色,努力提升教学质量,通过精细化教学管理,做好常规检查和反馈,及时弥补不足,总结经验,持续改进。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我要学”环节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力争做到减负、提质、增效。通过不断提质的课堂、丰富的课后服务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附:本学期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计划: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组织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2.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科核心素养部分。
3.组织教师备课。
三月份:
1.开展入学教育: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包括学习习惯、行为规范、课堂安全教育等方面,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2.教学常规检查:检查上课、备课、听课、学生作业等教学常规工作。
3.召开班主任主题教研会《期末质量监测成绩分析会》。
4.推门听课、年组教研会、学科教研会。
5.读书分享竞赛。
四月份:
1.召开主题教研会《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信大声表达》。
2.推门听课、年组教研会、学科教研会。
3.教学常规检查:检查上课、备课、听课、学生作业等教学常规工作。
4.英语单词听写竞赛。
五月份:
1.召开校本课题开题会《如何在课堂中做到“一讲三不讲”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2.推门听课、年组教研会、学科教研会。
3.教学常规检查:检查上课、备课、听课、学生作业等教学常规工作。
4.一二年级数学速算竞赛。
5.青年教师汇报课。
六月份:
1.教学常规检查:检查上课、备课、听课、学生作业等教学常规工作。
2.学生作业展评。
3.“执笔书经典,古韵逸书香”书法比赛。
4.组织期末复习。
七月份:
1.期末质量监测与分析。
2.布置假期作业。
3.本学期档案整理、归档。
4.总结本学期教学管理经验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