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来源:清河区疾控中心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3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

  –特别重大(Ⅰ级)

  –重大(Ⅱ级)

  –较大(Ⅲ级)

  –一般(Ⅳ级)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分级不设一般级别,一经报告至少定级为较大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为了及时侦测可能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从医院、实验室、媒体、公众举报等来源,快速捕捉公共卫生相关信息,由专业队伍对这些信息进行迅速核实和评估,并做出恰当的响应。

  –事件包括:与人类疾病发生有关的事件,或可能导致人群严重健康损害的暴露

  –全危害监测策略:生物危害、化学危害、物理危害

  报告最低标准:

  20051227日,卫生部发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规定最低报告标准。例如:

  –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5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达到报告规范而未在突发网报告,则属于漏报;

  •某事件未达到报告规范标准,原则上定级低于IV级(即未分级)

  报告总体原则:

  –初次报告时尽早定级,用于指导响应

  –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可以根据事件进展再调整

  信息来源:

  •信息范围来源须尽可能广

  •应包括已有公共卫生相关监测数据,如:

  –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专病监测系统、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死因监测等

  –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实验室检测结果

  –国内外各机构/部门相互通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国内外媒体报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群众举报或咨询的公共卫生热线电话等

  报告时限—2小时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启动预案或应急响应→部门联动、各负其责→人员、物质的准备和调派→应急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事件及实施措施的效果评估→终止应急响应→善后处理

  法定传染病监测与报告管理

  传染病网络直报监测工作要点

  卡片填报、审核、分析、结果发布反馈、质控、培训与督导,等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属地管理原则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

  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履行传染病报告职责的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主要是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是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由责任报告人负责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下简称传染病报告卡),由责任报告单位负责组织录入报告卡信息,由县(区)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审核。村医疗机构向实行网络直报的乡(镇)医疗机构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备注”处注明其村卫生室名称。

  乡(镇)医疗机构原则上实行网络直报。对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应按照规定时限报告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本辖区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代为直报。

  法定传染病共41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8种,丙类传染病11种。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包括:鼠疫、霍乱,共2种。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共28种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猴痘。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其它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共11种。

  报告时限

  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有: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或流行;历史上未曾出现或本地罕见传染病;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不明原因的急性疾病;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