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2日
近年来,清河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一大批文化艺术爱好者积极探索,潜心耕耘,先后有多幅书法、绘画、篆刻等优秀艺术作品在国家、省级各类评奖、展会活动中获奖、入展,更有橄榄核雕刻、根雕、木艺制作、葫芦雕刻、剪纸等民间艺术齐头并进,形成了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今天为大家讲述《马忠海和他的“葫芦画”》的故事。
不用图稿,也无需颜料,只要有一把普通的电烙铁,那些原本平淡无奇的葫芦,经过他的巧妙构思和精描细绘,就变成了一个个寓意丰富、工艺精美的艺术品。记者在红旗街汪哆罗束村见到了这位民间葫芦烙画爱好者--马忠海。
在马忠海家,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葫芦摆满了整个房间,既有婀娜多姿的仙女,笑容可掬的寿星,也有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活灵活现的花鸟虫鱼。说起与“葫芦画”结缘,马忠海告诉记者,他原来是建材厂的一名普通司机,2002年从企业下岗后一直在私企开车,如今已正式退休5年多了。有一次,他带外孙子出去游玩,买了两个小葫芦,回到家中,孩子对葫芦的新鲜感慢慢淡去,两个小葫芦就扔在了书桌上。他拿起葫芦,想着可以给葫芦画上图案,就动手去画。时间一长,他就逐渐喜欢上了在葫芦上作画。
马忠海的工作室非常简单,一张桌子,一把电烙铁,一支画笔,就是他在葫芦上做画的全部家当。据他介绍,所有用来烙画的葫芦都由他亲手种植,葫芦的品种各不相同。其中,有个别葫芦的造型与众不同,这是因为他在葫芦生长过程中依据自己做画的需要控制了葫芦的型态。
据了解,在我国民间,“葫芦”谐音就是“福禄”,有吉祥的寓意,葫芦因为瓜瓤多子,是子孙繁衍的最妙象征。因此,民间一直把葫芦看作灵物,吉祥之物。在葫芦上赋诗作画,更是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马忠海欣慰地告诉记者,他现在每月有2300元钱的退休金,三个子女都已先后结婚,自己并没有后顾之忧,也不指望着在葫芦画上挣钱,只不过是为退休生活增添点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