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区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征集已结束)

来源:清河区发展和改革局

      清河区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欢迎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登陆铁岭市清河区人民政府网(www.tlqh.gov.cn),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意见可以通过信函或者电子邮件邮寄。

  邮       箱:qhqzwgk@163.com

  通讯地址:铁岭市清河区昌盛路50号——清河区政府办公室206室收

  邮政编码:112003

文件 meeting

  

  清河区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清河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尊重县城发展规律,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更好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结合《铁岭市清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预计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基本匹配,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市政设施基本完备,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规模不断扩大,县城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

  三、重点任务

  (一)科学把握功能定位,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

  1.加快融入周边大城市。持续强化区域联动和产业协调,主动融入沈阳现代都市圈、铁岭市“一轴两带一区”发展战略,主动承接周边地区人口、产业、功能特别是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疏解转移,强化快速交通连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招商引资,锁定沈阳等周边地区,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发展成为与邻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

  责任部门:区发展改革局、区招商(商务)服务中心、区教育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局等

  2.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区。积极发挥本地优势、专业特长,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强化产业平台支撑,强化产业平台支撑,提高就业吸纳能力,发展成为高端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专业功能区。

  责任部门: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3.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坚决守住19.344万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总产量2.2亿斤以上。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支持“马丫酸菜”“文选葡萄”等名优农产产品拓展市场。紧紧围绕我区绿色有机农产品资源,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发展智慧农业,推动长盛源、天淇等企业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特色乡镇、培育文化旅游,更多吸纳县域内农业转移人口,为有效服务“三农”、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支撑。预计到2025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1家,农业合作社达151家、家庭农场135家。开发高标准农田4.6万亩,设施农业达到3000亩,绿色水稻达到3800亩,有机葡萄达到3000亩,优质林果达到5万亩。

  责任部门: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分局、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区工业与信息化局

  4.有序发展生态功能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清河的青山绿水和冰天雪地,建立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着力建好清河水库生态保护核心区和大清河两岸生态涵养带推进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有序承接周边地区超载人口转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发展清洁能源、绿色产业,为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支撑。

  责任部门:区发展改革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财政局

  (二)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定扩大就业岗位

  5.增强产业支撑能力。持续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绿色食品加工、新型农业生产资料加工等主导产业,重点培育智慧能源、数字经济、循环经济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产业,强化产业平台支撑,提高就业吸纳能力。同时,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统筹培育本地产业和承接外部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一般性制造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培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农资供应、技术集成、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全域旅游整体布局,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引领,加速开发大清河景观带,发展生态、观光、休闲等旅游项目。积极培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特色民宿、养生养老等产业。

  责任部门: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发展改革局、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区民政局

  6.提升产业平台功能。依托清河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平台,引导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加大配置公共配套设施,积极推进清河工业园南区配套基层设施建设。积极申报绿色食品产业孵化园。预计到2025年,清河经济开发区新引进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比重不低于30%;引进“三新一特”项目及产业链配套项目25个;省级技术中心增加2家,市级技术中心达到10家;新增发明专利(含实用新型专利)50件。

  责任部门:区发展改革局、清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7.健全商贸流通网络。推进夜经济发展。引导主要商圈、主要商业业户,适当延长营业时间,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文旅消费集聚区,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发展农村电商,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推动零售行业“线上线下融合+智慧配送”发展。支持马丫酸菜、天淇食品、长盛源等本地电商企业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建立网上区域产业街特色馆。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依托清电集装箱货运站台实现大宗商品“公转铁”和“港铁联运”,构建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结合清河区特色资源和产业发展,专业化和规模化培育发展肉鸡冷链仓储物流、有机鱼冷链仓储物流、葡萄冷链仓储物流、生猪冷链仓储物流、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和乳制品冷链仓储物流。预计到2025年,科学合理规划1至2条精品夜市,引进2家电商平台;引进物流企业5家。

  责任部门: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局

  8.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改善县城消费环境。打造清河区特色商贸综合圈,培育大福来、旺客来、果真新鲜等连锁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发展以城西商贸区万象市场为核心的清河城西商圈,力争引进大型商场、星级酒店,形成集餐饮、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商贸综合圈。培育特色街区。深入挖掘清河特色美食,打造一批特字号餐饮品牌。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道路、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预计到2025年,力争引进1至2家大型商场、星级酒店,形成集餐饮、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商贸综合圈。

  责任部门:区发展改革局、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9.保障稳定就业创业。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的衔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等创业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职业培训,全方位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鼓励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创业,加大高层次专业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预计到2025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750人,扶持创业带头人125人,带动就业500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00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500人,职业技能培训人数1000人。

  责任部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三)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

  10.推进共建立体交通体系。积极推进草开线、京抚线改线工程及国、省干线桥梁新建等工程,完善路网布局,增强路网通行能力。优化城市道路设施,积极推进富民街整体改造、兴工路(清枫街--红果街)整体改造、昌盛路及昌盛西路整体改造等工程,通过节点改造、道路拓宽、交通管理等措施,提升公共交通供给质量。加快实施农村公路维修改造路面工程。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健全配套交通管理设施和交通安全设施。加强停车泊位精细化管理。优化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布局,加快建设充电桩。完善公路客运站服务功能,建设公共交通场站,优化公交站点布设。预计到2025年,改造道路总长1.5万延长米、道路面积28万平方米。

  责任部门:区交通运输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发展改革局、区公安分局

  11.健全防洪排涝设施。坚持防御外洪与治理内涝并重,逐步消除严重易涝积水区段。实施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提升城市雨洪管理能力。开展常态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抗旱减灾能力。推进雨水源头减排,增强地面渗水能力。合理建设截洪沟等设施,降低外洪入城风险。预计到2025年,改造城区雨、污分流制排水管网34.2公里,改造污水排水主管网2470延长米。

  责任部门:区水利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

  12.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建设智慧应急,建立健全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升洪涝干旱、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的防治能力,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全区公共建筑消防设施达标建设,规划布局消防栓、蓄水池、微型消防站等配套设施。完善供水、供电、通信等城市生命线备用设施,加强应急救灾和抢险救援能力建设。大力推清河区防灾减灾项目建设进度。

  责任部门:区应急管理局、区自然资源分局、区水利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发展改革局、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13.加强老化管网改造。全面推进老化燃气管道更新改造,重点改造不符合标准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管道、燃气场站。实施供水厂提升改造、供热和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达到节能增效、安全供水、有效供热。

  责任部门: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局

  14.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实施老旧小区三年改造计划,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高老旧小区整治工作与管理水平,加快实施老旧小区天然气入网改造。使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安防设施不断完善,业主自治、物业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大力推进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进度。科学布局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推进养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便捷供给。预计到2025年,改造老旧小区楼120栋,涉及4600余户,共计33万平方米。

  责任部门: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民政局

  15.推进数字化改造。以5G建设为基础,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建设,以辽宁(铁岭)大数据中心项目为依托,整合区内互联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信息资源,将现有的公安、环保、教育、医疗、社区管理、应急管理等平台数据同步整合至大数据中心,实现智能化管理,建立“五位一体”的城市管理系统。积极引导区内企业介入“5G+工业互联网”融合场景,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供各类证照证明、行政许可等办事便利。推行公共服务一网通享,促进学校、医院、图书馆等资源数字化。预计到2025年,将清河区建成网络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信可控的智慧新城区。

  责任部门: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税务局、区营商环境局、区教育局、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区卫生健康局

  (四)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增进民生福祉

  16.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全面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农村执业医师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整合现有医疗资源,深化医联体建设,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交流。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强化应急物资保障,提升基层卫生防疫能力。

  责任部门:区卫生健康局、区发展改革局

  17.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普惠式发展学前教育,开展连锁幼儿园建设工程,重点做好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系数。优质发展高中教育,深入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全面改善教育教学环境,以满足现代教育需求为目标,加大学校学习环境及教育设施投入,着力补齐教育短板。提升教育品牌影响力,鼓励学校开展特色活动,深入推进“一校一品”创建工作,树立清河教育品牌。预计到2025年,全区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普惠性幼儿园幼儿占比达到100%,公办幼儿园幼儿占比达到50%;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99%;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2%。

  责任部门:区教育局

  18.发展养老服务。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社会共同参与,使社会力量逐步成为健康养老产业的主体,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和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服务机构。推进“养老+”新型健康养老模式,培育养老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重点发展照料护理、医疗保健、生态旅游、养老用品、养老金融、养老地产等产业,鼓励养老企业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经营,建设全市养老产业发展示范城区。预计到2025年,新建区域性中心敬老院1个,大型高标准民办养老机构3家,养老床位突破10000张,全力打造北方养老小镇。

  责任部门: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发展改革局、区财政局、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19.完善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大力推进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建设,融合博物馆、展览馆、素质教育基地等功能,建设地区文化地标式建筑,提升文化服务设施水平。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保障机制,丰富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城乡文化体育场所建设,形成区、街镇、村(社区)三级体育健身设施网络。提升公共场馆服务能力,组织全民健身成果展示,举办大型群众性赛事,发展壮大体育健身人口。全力推进社会力量办赛,规范各项体育赛事管理。预计到2025年,体育人口达到全区总人口的50%以上。

  责任部门: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完善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专业化残疾人康复、托养、综合服务设施。完善儿童福利机构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建设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保护工作站。依托现有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设施。建设公益性殡葬设施,改造老旧殡仪馆。

  责任部门:区民政局、区残联

  (五)加强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21.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传承延续历史文脉,厚植传统文化底蕴。深化文旅融合,大力推动明长城清河段遗址融入辽河国家公园、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城市建设。鼓励建筑设计传承创新。禁止拆真建假、以假乱真,严禁随意拆除老建筑、大规模迁移砍伐老树,严禁侵占风景名胜区内土地。

  责任部门: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

  22.打造蓝绿生态空间。完善生态绿地系统,依托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基底建设生态绿色廊道,利用周边荒山坡地开展国土绿化。加强秸秆焚烧综合管控,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和收贮运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加大扬尘管控力度。统筹清河区河道综合治理、水系连通、农村饮水安全、水环境生态修复,合理保持水网密度和水体自然连通。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护清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为重点,解决影响水环境的突出问题,重点实施水环境管理措施、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预计202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1%,PM2.5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低于35微克/立方米。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50%,劣Ⅴ类水体比例为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责任部门:区生态环境分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

  23.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紧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围绕能耗“双控”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绿色循环产业园区建设。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积极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倡导绿色消费,优先使用绿色产品,鼓励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责任部门:区发展改革局、区生态环境分局、清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区交通运输局、区政务事务服务中心

  24.完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积极做好乡(镇)街、生活垃圾日常保洁清运,持续推进“五指分类法”。实施“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同时积极引导我区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推进大型垃圾转运站项目,实现生活垃圾收转运,大力推进清河电厂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责任部门:区住房城乡建设局

  25.增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强化新建道路及原有道路改造过程中对排水管线实施雨污分流,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减轻污水处理厂压力。强化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管,确保污水厂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责任部门:区住房城乡建设局

  (六)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促进区乡村功能衔接互补

  26.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推动市政供水供气供热管网向城郊乡村及规模较大乡(镇)延伸,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推进区、乡、村(户)道路连通、城乡客运一体化。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和千兆光网向乡村延伸。建设以城带乡的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联结城乡的冷链物流、电商平台、农贸市场网络,带动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入乡。建立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管护运行机制,落实管护责任。

  责任部门: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发展改革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供销联社

  27.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鼓励清河区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推行派驻、巡诊、轮岗等方式,鼓励发展远程医疗,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发展城乡教育联合体,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进全区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健全区、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发展乡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

  责任部门:区卫生健康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

  28.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清河区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民富裕富足,积极打造全省乡村振兴先行区。完善乡村治理,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乡村振兴项目,完善乡村产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

  责任部门:区农业农村局

  (七)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县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29.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确保稳定就业生活的外来人口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一视同仁。确保新落户人口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等非户籍常住人口均等享有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全区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全面落实企业为农民工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费的责任,合理引导灵活就业农民工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

  责任部门:区公安分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分局、区卫生健康局

  30.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根据我区重大项目属性和收益,合理谋划投融资方案。对我区公益性项目,加强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其中符合条件项目可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予以支持。对准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可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予以支持。促进我区财政平稳运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我区建设,盘活国有存量优质资产,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中央企业等参与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用事业定价机制,合理确定价格水平,鼓励结合管网改造降低漏损率和运行成本。

  责任部门:区财政局、区发展改革局

  31.建立集约高效的建设用地利用机制。加强存量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我区建设正常用地需求。推广节地型、紧凑式高效开发模式,规范建设用地二级市场。鼓励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提升现有工业用地容积率和单位用地面积产出率。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责任部门:区自然资源分局

  四、组织实施

  32.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成立清河区城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相关工作保障机制,为推进我区城镇化建设提供根本保证。区发展改革局要会同各相关单位,强化统筹协调和政策保障,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区各部门要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推动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33.强化规划引领。全力落实清河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明确建设重点、保障措施、组织实施方式,精准补齐短板弱项,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科学谋划储备建设项目,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34.强化督查考核。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利用专项督查、现场督查等多种方式,查实查细,建立季度推进点评、年度总结报告工作机制,采取季调度、半年小结、年终总结以及不定期通报、组织开展评估等形式及时跟踪了解本工作方案落实情况,全力推动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解读/图解 unscramble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尊重县城发展规律,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更好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和县城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结合《铁岭市清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预计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基本匹配,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市政设施基本完备,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规模不断扩大,县城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

  三、重点任务

  (一)科学把握功能定位,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

  (二)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定扩大就业岗位

  (三)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

  (四)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增进民生福祉

  (五)加强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六)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促进区乡村功能衔接互补

  (七)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县建设提供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