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关于印发铁岭市清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来源:清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时间:2021-12-22

    铁清政发[2006]2号

    关于印发铁岭市清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铁岭市清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业经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二月十五日

  

  

  铁岭市清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是抢抓国家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清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清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我们在认真总结“十五”经验和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关于编制“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按照《中共清河区委关于制定铁岭市清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紧密结合区情,编制了《铁岭市清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
一、“十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回顾
“十五”时期,全区人民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五抓五带”的发展战略,全面完成了既定工作任务和各项经济指标,呈现出总量不断扩张、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攀升、动力不断增强的良好运行态势,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总体实力明显增强
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0.01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2亿元,年均增长2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04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530美元,年均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2000年的25:45:30调整到2005年的11:59:30。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 13亿元,年均增长36.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实现4271万元,年均增长17.3%。
(二)农业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了葡萄、制种、奶牛和肉牛等主导产业,完成了全区耕地的环境评估工作。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新飞跃,建成了北绿冻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清河宏福肉类加工有限公司、铁岭川顺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畜牧专业小区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建成了奶牛、肉牛、养鸡、养猪、养鹿、养羊等18个畜牧专业小区,奶牛发展到5000头。“王文选”牌有机葡萄和杨木乡“郎太后”牌无公害大米获得认证,聂家品牌榛子走向市场。土地复垦完成2500亩。完成了寇河大堤及聂家沟流域、老谷峪流域等11条流域治理工程。粮食直补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阶段性工作,农村社会较为稳定。积极开展抗灾生产自救工作,2005年抗洪和防控高治病性禽流感等工作取得实效。
(三)工业规模、效益同步增长,优势产业作用日益增强
2005年,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8.48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11.33亿元,年均增长20.9%。规模企业由原来的10户发展到29户,其中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12户,5000万元以上的5户,亿元以上的2户,规模企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1.16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9.37亿元,年均增长38.7%。骨干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北绿墨尼啤酒公司产值比2000年增加了6341万元,年均增长33.7%。清河特钢有限公司产值比2000年增加了18269万元,年均增长73.2%。冷饮行业已发展到13家。国企改革、改制面为100%,民营经济比重达到98%以上。
(四)服务业发展迅速,促进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是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南岸环湖公路、北岸环湖公路路基、水库大门至财政培训中心1.7公里公路拓宽、南北岸供电架线等工程。开发了龙泉山庄、凤舞山庄、南山滑雪场、卡丁车场、石家满族民俗村、绿色广场等一批旅游项目,2004年被省政府评为旅游强区。《刘老根二部》在清河成功拍摄及在各电视台热播,大大提高了清河旅游度假区的知名度。2005年,旅游总收入预计实现3.51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2.46亿元,年均增长27.3%。二是物流产业发展初见成效。编制了《清河区物流发展规划》,超市、连锁店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商贸流通业日益活跃。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5.67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5%。三是通讯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较快。固定电话每百人达到16部,全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万个,宽带上网户数累计达到了2100户。建成了“清河经济信息网”和“清河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四是社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区共建设了8个社区,其中7个社区建有“一站四室”,2003年,振兴社区、育才社区、金澜社区和益民社区被省政府评为先进社区。
(五)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项目牵动作用明显增强
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开展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招商活动,形成了领导带头、全民积极参与的良好招商局面。我区水电、粉煤灰等资源得到有效开发,李飞集团、宏福肉类、红旗塑料、妙娜集团、绿色广场等项目相继建成,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五年累计到位资金23.6亿元。引进项目共计276个,其中:1000万元~3000万元项目34个,3000万元~5000万元项目12个,5000万元~1亿元项目12个,亿元以上项目7个。
(六)开放型经济增势强劲,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北绿冻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铁岭川顺食品有限公司等拥有进出口权企业达到9户,速冻草莓(树莓)、钢琴等产品远销到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南非、俄罗斯等国家。2005年,外贸出口创汇预计实现562万美元,年均增长52.1%,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实现1560万美元,年均增长48.6%。
(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大有改观
编制完成了《清河区城市总体规划》、《清河区热电联产发展规划》、工业园区和城市管网等规划。交通建设得到了全面发展,建成了高标准的清开公路,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里程为152.8公里,打通了文化路并完成了黑色路面铺设工程。建成了区自来水厂,城市供水能力达到了8000吨/日。建成了昌盛供热站,新增供热能力31.8万平方米。人均公用绿地面积达到13.48平方米。煤气开始在我区部分小区使用。成立了成翔房地产开发公司,金烨房地产等域外开发公司相继进入我区房地产开发市场,房地产开发进入正常发展轨道。城市住宅竣工面积为29.9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已达到15.09平方米;农村住宅竣工面积为0.81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已达到12.77平方米。农村净化工程成效显著。区委、区政府办公楼整体迁移以及张相镇、向阳街道办事处西迁,促进了城区北扩、西扩,拓展了区域发展空间。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一是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十五”末期,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全区共获得市政府科技奖励5项,其中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全区有关企业与国内13所院校进行了技术交流与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覆盖面达到90%,研发生产了久固新型防水剂、轴承钢、冻干食品等34种工业新产品。二是教育结构不断优化。2000年新建了清河高级中学并投入使用,2005年通过了省级示范高中验收。全区教育布局不断优化,完成了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清河基地管理处子弟学校的接收工作。对20所农村中小学危房进行了改造。三是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建了1500平方米的文化综合楼,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建成了7000平方米的体育健身广场,购置了价值200万元的健身器材,我区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区”。四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防控“SARS”工作成效显著,购置了防控“SARS”的各种医疗设施,我区没有发生“SARS”病例和疑似病例。制定了《铁岭市清河区2006年——2010年农村卫生体系发展规划》,争取国债资金建成了区传染病区。完成了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清河基地管理处医院接收工作。建立了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五是计划生育和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购置了各种计生服务设备。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46‰,人口达到了98932人。2002年、2004年分别被省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广播电视网络信号覆盖全区,完成了城区光网改造和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工程。实现了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全区有线电视入户15000户,入户率达到了50%。六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开展。投资200万元建成了区养老敬老服务中心;投资150万元建成了区社会福利院;投资90万元建成了区救助站和区集中捐赠中心。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488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455人;城市低保户达到1027户,累计发放保障金1120万元;农村低保户达到517户,累计发放保障金90万元。七是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070元,年均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248元,年均增长10%。
这些成就的取得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把我区经济建设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但是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一是全区的经济总量还比较小,能够带动和支撑清河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少;二是水电资源、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变成经济优势;三是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水平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大项目的承载能力不足;四是税源可持续增长能力不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二、“十一五”规划内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扩大开放为主线,以提升“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水平为重点,以水、电、旅游等特色资源为依托,以打造“两带、三个基地、四个区域”为载体,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坚定不移地实施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五大战略”,推动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为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1、战略构想
经过五年至十年时间,形成四个经济发展区、构建三大产业基地、开发两个黄金发展带,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最终把清河区建设成为“观念特新、机制特活、政策特惠、服务特优、环境特美”的辽北最具特色和魅力的“花园城市、旅游名城”,辽北开放程度和人均富裕程度最高的“经济特区、经济强区”。
——形成四个经济发展区
西部商贸住宅新区:在西部与开原交界处,开发建设商贸、住宅,逐步建成辽北具有较大辐射作用的商贸住宅新区;北部尚阳工业新区:在杨木乡境内电厂两个灰场附近建成尚阳工业新区;南部循环经济园区:以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清河特钢有限公司、清河建材厂为中心,承认既成事实,发展热电联产项目和直供电企业,充分利用粉煤灰资源,建成循环经济园区;东部生态旅游区:把尚阳湖及东部山区建成集自然、人文和娱乐于一体的东北知名的国家AAAA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和生态保护区。
——构建三大产业基地
高载能产业基地;新型建材基地;绿色食品工业基地。
——开发两个黄金发展带
沿大清河城市景观带:“十一五”期间,结合旅游、休闲、娱乐和健身对大清河进行综合整治,到2015年,初步建成沿大清河两岸设施完备、景观宜人、休闲游玩的景观带;沿尚阳大道经济繁荣带:通过清河昌盛路与开原新华路对接,建设一条50米宽的高标准景观路,沿路两侧发展商贸、物流以及工业,形成沿尚阳大道经济繁荣带。
2、具体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
经过五年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亿元,力争实现80亿元,实现翻三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亿元,力争实现3亿元,地区财政收入突破5亿元,力争实现8亿元。到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60亿元,年均增长4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88美元,年均增长29.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亿元,年均增长3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现31.5亿元,年均增长1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31亿元,年均增长12.7%。
——结构调整目标
到201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17亿元、42.11亿元和15.7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6:70.2:26.2。    
——社会发展目标
到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达到9.97万人,吸引外来人口达到2万人,全区总人口达到1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8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000人,实现稳定就业3000人。
——人民生活目标
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73元,年均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6331元,年均增长9.2%。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8.33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14.3平方米。
(二)产业发展
立足清河发展实际,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工业做强、旅游做大、农业做精”的发展目标。
1、工业
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在做大做强规模企业和支柱产业上有新的突破。到201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135亿元,年均增长48.8%,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87.23亿元,年均增长50.8%,规模企业达到200户以上。
——做强三大基地
高载能产业基地:依托清河电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与电关联的项目。扶持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以前完成“以大代小”一期工程,积极促成“以大代小”二期工程“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利用清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淘汰10万千瓦机组建设热电联产和钢电联产项目,积极引进电解铝、电解铜、电熔镁单晶体、耐火材料工业硅等高载能项目,建成辽北高载能产业基地;新型建材基地:利用清河丰富的粉煤灰资源,积极发展新型建材工业,把铁岭九华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建成投资超亿元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新型建材企业,同时新建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型建材等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5个,建成辽北新型建材基地;绿色食品工业基地:发展壮大现有北绿集团、宏福公司、川顺公司、润丰公司和润霖公司等食品工业企业,打造名牌,扩大市场。整合、规范冷饮行业,不断发挥行业整体优势,建成全国知名的冷饮生产基地。到2010年,初步形成辽北地区重要的绿色食品工业基地。
——壮大三个工业园区
清河工业园区:以清开公路为中心向两翼发展,占地10 平方公里,摆放清洁工业和高新技术项目,在原有5家纸浆造纸企业基础上,再发展5家至10家纸浆造纸企业,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同时积极与域外大公司合作,新上矿泉水项目。园区内规模企业发展到70户,产值实现30亿元;循环经济园区:利用电厂粉煤灰等资源,积极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力争我区进入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行列。充分发挥电力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高载能项目和钢材精深加工项目。建成一个5平方公里的循环经济园区,规模企业发展到50户,产值实现80亿元;尚阳工业园区:加快园区供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模企业80户,产值实现40亿元。
——做大三个支柱企业
做大做强支柱企业,继续发挥骨干作用。扶持、鼓励墨尼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技改或与域外同行业企业合资合作,产量增至50万吨;加快清河特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改步伐,加快引进新项目,产量增至50万吨。做好钢材精深加工,开发汽车零部件等工作;充分利用我区水、电、铁路线等优势,积极与中粮集团、台湾味丹集团等企业合作,建成一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60万吨玉米深加工企业。
——争创知名品牌
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以企业为主体,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努力打造更多知名品牌,重点争创国际知名品牌——劳德萧钢琴,中国驰名商标——北绿系列产品、佳润冷饮和省级知名品牌——宏福肉类。
2、旅游业
坚持“旅游兴区”,在发展旅游经济上有新的突破。实现旅游区南岸与北岸、水面开发与核心景点、工农业旅游观光与工农业发展和旅游区景点与周边景区的“四个一体化”。重点搞好尚阳湖水面、大清河和万亩湿地开发,真正成为铁岭绿色生态旅游的中心。建成以山水自然、民俗文化、休闲度假为主导的辽北旅游胜地、沈阳的后花园。到2010年,接待游客达到180万人次,年均增长23%,旅游总收入实现30亿元,年均增长53.6%。
——打造东北知名的尚阳湖风景区
挖掘尚阳堡、努尔哈赤疗伤、郎娘娘等历史文化,异地恢复尚阳堡古城遗址。加大尚阳湖水面开发,开发浴场、水上跳伞、水上摩托等项目。打冬季旅游淡季的时间差,开发冬季滑雪、滑冰和冬泳等项目。拓展儿童娱乐、蹦极等参与性、刺激性强的项目。开发龟山野营度假区和龟山自然风景区等项目。到2010年,将尚阳湖风景区建设成为沈阳等周边地区人们休闲度假的最佳旅游区。
——建设大清河城市景观带
利用5年至10年时间,按照大清河综合整治总体方案,积极开发水上游乐、冬季滑冰等项目,建设亲水游戏区、综合服务区等设施,形成五个别具一格的大型主题公园,在9公里长的大清河两岸建成景观宜人、休闲游玩的观光带,成为辽北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景观带。
——发展特色游及东部山区生态游
大力开发地下电厂资源,开发洞内探险、乘蒸汽机车游地下景点等游乐项目。完善以电厂和啤酒厂为主的工业游、以特色农业为主的农业观光游、以满族特色为主的民俗风情游、以野营及露宿为主的东部山区生态游。
——加强旅游区的经营管理
积极寻求旅游市场的突破口,加大宣传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提高旅游业经营水平。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旅游纪念品。提高全民文明素质,树立人人都是软环境的思想,打造良好的省级旅游度假区新形象。
3、农业
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个主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龙头企业和壮大产业基地为突破口,走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精品高效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努力提高农产品生产与加工能力,增强农业竞争力。到2010年,农业总产值实现4.60亿元,年均增长14.4%。
——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
做大做强北绿冻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铁岭川顺食品有限公司、清河宏福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润霖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润丰肉联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尽早培育8个以上产值超亿元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大发展,并形成较大辐射作用。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谷氨酸生产)和乳制品加工等龙头企业,延伸鸡、猪、肉牛等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做强六大产业基地
有机葡萄基地:未来几年,随着我区城区向西发展,葡萄种植面积将逐渐减少,但可在杨木等其它地区广为推广栽植,使我区葡萄种植面积保持在一定规模;草莓、树莓基地:延伸北绿冻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铁岭川顺食品有限公司的产业链条,到2010年草莓、树莓面积达到5000亩;奶牛基地:继续抓好南台、前马奶牛养殖小区建设,重点扶持铁岭奶牛良种繁育中心200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改良奶牛品种,发展壮大奶牛产业,全区奶牛发展到2万头,发展成为辽北较大的奶牛专业区;肉牛基地:依托清河宏福肉类有限公司、润丰肉联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实现肉牛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到2010年,全区年出栏量达到10万头;特色农产品基地:大力开发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开发东部山区榛子、梨、山野菜、笨鸡、笨猪等产品,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厂,发展成为全市知名的东部山区特色农产品基地;制种基地:继续抓好玉米制种、大豆制种和蔬菜制种产业,每年制种面积保持在2万亩。
(三)对外开放
坚持“开放立区”,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进一步扩大开放。以软环境建设为突破口,以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我区现有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域外资本,争取利用外资、引进内资继续保持大幅度增长,实现招商引资、外经外贸大发展。到2010年,累计招商引资额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40%;实际利用外资实现3569万美元,年均增长18%;出口创汇实现2087万美元,年均增长30%。
全方位地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工作,争创“全市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区”,建成拥有良好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的一流县区,努力打造法治清河、平安清河、文明清河、诚信清河、绿色清河。
围绕水电、旅游等资源,依托工业园区,多引进大、高、外工业项目和旅游项目,建设一批对财政贡献率大的项目,实现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发展壮大原有出口企业,重点扶持北绿冻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铁岭川顺食品有限公司、清河宏福肉类加工有限公司、铁岭劳德萧钢琴有限公司、妙娜集团等做大做强。扩大外贸出口额,同时做好利用外资工作。
(四)城市建设
利用5年至10年时间,将清河西部建成未来城市新区。“十一五”期间,城市发展西连北扩,重点完成棚户区改造,消灭城中村,以及完成路网、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居民区物业管理,加快城市化进程。
1、城市定位
按照“西连北扩、两沿开发”的总体战略,以“经营城市”为理念,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把“尚阳大道”建成“景观路”,把大清河建成“城中河”,形成“两线发展”的框架。搞好城市功能分区,着力推进城西商贸住宅新区、城北尚阳工业新区、城南循环经济园区和城东生态旅游区“四个区域”的建设。借清河“依山傍水”的优势,将清河城市水系与绿化建设融为一体,实现“水在城中绕,人在水中游”,构筑山、水、林、城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把打造“生态清河、山水清河、园林清河”作为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把建设“清新秀丽、充满活力与灵气”的辽北最具特色和魅力的“花园城市”、“旅游名城”和“沈阳的后花园”作为清河城市建设的最终定位。
2、城市布局重大举措
——城区西部建成商贸住宅新区
在清开接壤处,开发集贸大型超市、建材综合大市场和其它专业市场,辐射开原、昌图和西丰等周边地区。到2008年,开发商贸区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建成辽北具有较大辐射作用的商贸住宅新区。
——城区发展西连北扩
未来清河城区发展西与开原城区相连,北扩至八社、后杨木一带,大清河两岸作为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用地,建城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以上,城市人口达8万人以上。
——构建“四街三镇”新格局
利用5年至10年时间,全面完成乡、镇迁移和设立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即:将张相镇政府迁往前马村,原张相镇政府所在地成立新兴街道办事处,将杨木林子乡政府迁往富饶村,更名为富饶镇,原杨木林子乡所在地成立杨木街道办事处,原聂家满族乡更名为聂家镇,全区形成下辖四街、三镇的城镇体系新格局。
3、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公路交通建设
利用两年时间,把尚阳大道建成长9公里、宽50米的连接清河、开原的辽北一流景观路,全部完成尚阳湖16公里北岸环湖路工程建设;完成城区内朝阳街、西顺街和天祥街等三条南北主要街路建设。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利用5年至10年时间,完成大清河9公里河道综合整治和滨河南北大道工程建设,其中架设跨河大桥三座。“十一五”期间,重点完成大清河河道综合整治规划、防洪工程和滨河南道工程建设,建成跨河大桥或过水桥一座;完成小清河、明渠综合治理工程,加强美化、亮化,使小清河和明渠成为城区内可供休闲、观光的两道风景线。
——加强城市管网建设
完成新城区城市供水、供热、煤气主管线铺设和净水厂、换热站建设;完成清开公路两侧、尚阳大道两侧排水设施建设。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把农业生产统筹到全区国民经济循环中,把农村发展统筹到构建和谐清河的进程中,把农民增收统筹到全区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中,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村环境更加优雅、农民素质明显提高的协调发展的清河新农村。
1、调整农业结构,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要逐步建立起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农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高效、优势产业,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到201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0%。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贯彻村民组织法,真正实现民主管理、村民自治。
2、推进农民市民化,实现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十一五”期间,我区要着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消除农民户口、身份、工作岗位、子女上学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限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00人。积极探索以土地换保障的机制,为城区规划内的农民建立养老、医疗等保障机制,该区域变为社区,当地农民优先安置到工业园区、旅游区和商贸区就业,并有针对性搞好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向技能化、工人化和市民化转变,稳妥推进农民变市民进程。
3、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村村通油路的管护和乡级公路路面拓宽工程。全面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加快沼气试用和推广步伐。认真抓好农村环境建设,加强空气净化、水污染防治等综合治理,做好村屯绿化、美化、亮化工作,积极推广生态技术,建立生态化产业体系,提高山区生态效益。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发展农村中高级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配套建设农村文化和体育活动场所,丰富农民文体生活,使农民的精神面貌不断改观。
(六)构建和谐清河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1、推进科教事业进程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围绕我区冶金、建材、酿酒等重点产业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4%。继续加强高级中学发展建设,逐年扩大高中招生比例。整合教育资源,将合并后的初级中学建成全市一流的标准中学。加强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区第二小学教学楼建设和杨木中心小学校迁建。加大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在杨木和聂家各建成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成一所清河区职业教育中心、一个辽北青少年素质培训基地和一个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全面推进网络教育、远程教育。
2、完善公共事业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新建清河区文化娱乐宫,建成体育训练综合场馆,完善区乒乓球训练中心。提高公共卫生防范能力和应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0”急救中心,进一步完善张相、杨木卫生院,重点把聂家卫生院建设成为集医疗和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建立和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加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90%以上。实现农村有线电视无收视盲点,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以上。2008年,完成数字电视入网工作,数字电视用户要达到5000户,数字电视入户率达到30%。完成全区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工作。
3、健全社会保障运行机制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保险扩面工作,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做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实施促进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每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00人,确保600人实现稳定就业。加大对外劳务输出力度,建成5个省外劳务输出基地,每年劳务输出达到500人。到2010年,建成养老保险综合服务大厅和清河区养老敬老服务中心,建1个至3个高标准老年公寓,建立起覆盖全区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4、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以德治区,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爱清河、爱家乡、建设新家园为核心,突出抓好公民守法诚信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倡导“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屯,实现文明清河、和谐清河的根本目标。坚持依法治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抓好“五五”普法工作,全面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5、建设“平安清河”
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药品、交通安全等的监管力度,实现全区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和专项整治活动,依法严惩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建立覆盖广大城乡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加强对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坚决打击和严密防范邪教活动。积极做好信访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和消除不稳定因素,努力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
6、转变政府职能
创建政务文明,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实行政企、政事分开。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打破行政垄断,强化产权保护,创造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决策听证和公示制度、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服务承诺、社会监督、政府投资监管和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等。
(七)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
积极推进集约化生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资源高效利用的生产力布局,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培养农业循环产业链,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利用电厂粉煤灰等资源,力争我区进入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行列。全面推进热电联产、钢电联产、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等重点节能工程建设。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支持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能源的技术开发及改造项目。广泛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等活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八)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
突出总体规划纲要的龙头地位,把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通过年度计划和专项规划落实实施;建立规划实施的督促检查和考核机制,实施规划目标责任制,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建立规范的规划中期评估机制,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适时调整规划目标;加大对规划纲要的宣传力度,在编制规划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做到万众一心、形成共识、共谋发展,使实施规划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主题词:规划   经济   社会   通知
抄送:区委各部委,区人大、政协、纪检委、人武部各办公
室,法院、检察院,群团各部门,市以上驻区各单位,各新闻单位。
铁岭市清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6年2月1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