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同意公开:同意公开
陈柏辉代表:
你的提案我局已收到,感谢你在百忙当中关注养老事业。民政局非常重视您的提案,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如何大力推进我区养老服务产业,具体情况如下:
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养老机构建设情况
近几年来,清河区加大了养老机构建设力度,在不断加强国办养老机构建设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介入,开办民办养老机构。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机构12家,其中国办养老机构3家、民办养老机构9家,全区养老床位共计1344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44张。
1、国办养老机构运营情况
清河区共有国办养老机构3家。一是清河区养老敬老服务中心,为民政局下属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有综合养员楼2栋,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其中1号楼为2004年建,投资172万元,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2号楼为2008年建,投资360万元,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该中心设有健身室、娱乐室等休闲场所,现有床位120张,承担着全区农村“五保”的供养工作,现集中供养农村五保户52名。二是清河区社会福利院,为民政局下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有养员楼1栋,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于2001年建设,总投资140万元,现有床位70张,承担着全区城市“三无”人员的集中供养工作,现供养城市“三无”人员2名。三是清河区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中心,为民政局下属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5人,有托管楼1栋,建筑面积2235平方米,于2011年建设,总投资500万元,现有床位80张,承担着全区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子女有外出务工需求,而生活不能自理常年病人,现收住2人,托费为财政每人每月补助200元,自己承担200元,外加省里补贴。上述三家合署办公,三个单位一套人马,集中管理,在运营中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充分发挥了国办养老机构在社会福利供养中的作用。
2023年,区民政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30万元,用于地下消防管网和安装西楼消防喷淋系统,现正在施工。目前,三家养老机构是集养护、医疗、康复、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为全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示范性、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安全、消防、卫生、财务、档案管理等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相关的服务标准及工作流程都已建立完备。
2、民办养老机构运营情况
全区有9家民办养老机构。一是康圣园托福公寓。该养老机构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现有床位166张,入住养员133人,有工服人员16人;二是托福公寓。该养老机构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现有床位170张,入住养员158人,有工服人员18人;三是嘉庆园老年公寓。该养老机构建筑面积1925平方米,现有床位150张,入住养员128人,有工服人员17人;四是东昌老年公寓。该养老机构建筑面积716.02平方米,现有床位50张,养员46人;五是馨悦托福公寓。该养老机构建筑面积885.15平方米,有床位104张,入住养员75人,有工服人员6人;六是金泉老年公寓。该养老机构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有床位95张,养员62人;七是弘孝托老所。该养老机构建筑面积119.35平方米,有床位20张,养员20人;八是善和老年公寓。该养老机构建筑面积932.65平方米,有床位89张,养员72人;九是清河区万合老年公寓。该养老机构成立于2023年4月,建筑面积6236.69平方米,设床位230张,现有养员20人。上述9家民办养老机构共有床位1074张,床位利用率达80%。目前,清河区民办养老机构收费标准为生活能自理的每人600-800元/月、半自理每人800-1000元/月、完全不能自理每人1000-1500元/月。以上9家民办养老机构,均承担社会公众老人养老工作。
(二)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情况
清河区现有城市社区12个,有城市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室)9个,农村有41个建制村,有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农村幸福院)13个。2023年,我区新成立铁岭市清河区利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金澜中心,位于清河区红旗街道金澜社区昌盛路37号,建筑面积760平方米,共计投资68.6万元。这些养老服务设施,为有需求的居家老人开展日间照料、健康保健、医疗康复、文体娱乐、精神慰藉、情感交流、网络购物、助医、助餐、助洁、助浴、等居家适老化一系列服务。2023年我区向上申报了清河区示范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项目,争取国家资金860万元,拟在清河区红旗街道、向阳街道、张相镇万象社区,建设3个标准化的示范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三)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全区12家养老机构已与附近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书》,医疗机构定期到签订协议的养老机构进行巡诊,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同时为老人提供医疗、保健、心理疏导、临终关怀等服务。养老机构的老人出现突发疾病,特别是危、重症,为老人开通绿色通道,接老人入院治疗、先治病后结算,经治疗好转或痊愈的老人送回养老机构。
(四)农村养老工作开展情况
清河区农村养老工作主要是利用现有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农村幸福院)13个,民办养老机构8个,为农村老人开展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娱乐、活动等养老服务。
(五)贫困和高龄独居老人养老工作开展情况
清河区贫困和高龄老人每月由区民政局通过银行一卡通发放生活补贴。其中,城市低保老人174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594元;农村低保老人2269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385元;城市特困老人33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892元;农村特困老人380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651元(特困老人生活自理的发放护理补贴158元,半自理的316元,全护理的632元);贫困高龄老人392人,其中80-89周岁的每月发放50元、90-99周岁的每月发放150元、100周岁以上的每月发放600元;独居的老人,每天到社区日间照料室进行娱乐活动。
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投入不够,养老机构建设发展迟缓
长期以来,我区政府对养老机构建设投入相当有限,政策支持面较狭窄,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发展迟缓,数量较少,养老服务供给明显不足。同时,缺乏维修改造经费,为确保养老机构良性运行,每年都要投入一定资金,对养老设施进行维修改造,而地方财政非常困难,投入资金杯水车薪。
(二)机构养老服务覆盖面较窄,享受主体仍局限在一些特殊群体范围
现有各地养老服务的提供,还是以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为主,供养对象大部分是城市“三无”和农村“五保”老人,受益人少,养老服务享受面较窄。
(三)城乡居民集中居住区规划不足,养老服务平台搭建比较困难
一是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社区内服务新增项目场所难以落实。尤其是在老的中心小区,大都为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作为养老服务平台的服务设施原先没有列入社区规划,缺少足够的场地开展养老服务。二是养老服务设施后续运行资金没有保障,一旦发生养老事务性纠纷和意外事件也较难处理。三是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发育相对缓慢,种类较少,服务功能明显不足,尚不能满足老人的多方面需求。四是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缺乏,专业化水平低。一方面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主要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社会认同和实际待遇基本上与一般家政服务人员等同,业务素质不高;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尚无专门的养老服务技能培训、鉴定机构和统一的国家职业标准,都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专业的养老服务队伍在我市还未形成。五是社会力量参与不够,市场运作机制尚未形成。现在机构养老主要还是以国办运作为主,行政色彩较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主要原因:一方面整个为老服务市场还不成熟,缺乏有资质的品牌为老服务实业机构和中介组织的龙头引领;另一方面社会办养老服务业效益周期长、风险高,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同时,本地老年人靠子女养老的传统观念影响,自费购买所需养老服务的理念尚未形成。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切实抓好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把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为重点重视发展养老产业。养老产业是朝阳产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要着力培育现代老年产业体系,坚持福利化和商业化同步发展,着眼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大力发展老年食品、旅游、服饰、教育和文化市场;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发老年保健康复、生活照料、家政服务、住宅公寓、社区活动等服务市场。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涉及民政、发改、财政、规划、国土、卫生、人社等多个政府部门,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主动担当,认真履行职责;要加强协作沟通,互相支持配合,切实形成合力,巩固“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格局。
二、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机构养老服务。
一是加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重点发展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逐步提高护理型养老床位比例,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床位供应总量。同时建设普惠型民办养老院,以解决部分老人因经济困难“住不起”的问题。二是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各级政府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界限,开放社会养老服务市场,鼓励大企业开办规模型、连锁型养老服务机构,全力推进养老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要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建设用地优惠、资金补助、税费减免、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和民间资本兴办各类养老服务设施。
三、深化资源整合,全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
一是加强社区乡镇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当前,要把解决社区乡镇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紧张问题作为重点,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实施。新建居民小区或改造老居民区时,可按照规划和就近方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要求,建设和改造一批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餐桌、老年服务之家设施,增强社区养老服务功能。老小区可由政府出面协调,出台政策鼓励将闲置的市政设施、学校、村(居)办公楼、企业以及各类活动中心、宾馆资源改造用于养老服务场所,也可通过置换、租赁、回购等方式解决养老服务用房紧缺的问题。对农村乡镇,要通过财政补助的办法,帮助村委会搞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并要求村委会拓展养老服务功能。二是发挥各种服务设施的综合效益。充分利用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心理咨询、餐饮行业等现有市场服务资源,通过养老服务中心将社区与政府、市场和老年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丰富养老服务的内容。三是不断创新社区养老服务方式。积极探索多种服务方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要积极探索市场化服务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选择一些信誉好、规模大的社会组织,逐步建立起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四、加强教育培训,推进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一是注重对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储备。培养大批年轻的、有专业技能的养老护理人员。同时,在养老服务业和社区中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鼓励社工人员到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就业。二是逐步推行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要把现有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制定详细培训规划,有计划地培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经考试合格后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实现全员持证上岗。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确保养老服务队伍稳定。三是壮大养老助老志愿者队伍。要动员广大志愿者为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洗衣、打扫卫生或陪医、陪护等服务,鼓励低龄健康老人与高龄空巢、病残、失能老人结对,开展邻里守望、生活照料、精神关爱等互助活动。
五、大力提升对高龄和失能等困难老人的服务能力。
一是大力推进和发展医养结合。优先发展具有医护功能、以收养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主的老年护理机构。鼓励在养老机构中提高护理型养老床位的比例;鼓励在养老机构中内设医疗机构,规模较大、条件相对较好的应当设置医院或医务室。二是引导帮助家庭对失能老人进行居家护理,对有需要的市民进行失能老人护理免费培训。加快智慧医疗建设进程,加强对家庭病床的远程监控、专业指导和护理服务,为居家失能老人提供政府补助的上门医疗等护理服务。三是更多地关心失独老人。解决失独老人目前面临的问题,应该采取经济补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管齐下”的办法。
六、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以社区居家老人服务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按照统筹规划、高效实用的原则,采取健康档案、服务手册、社区呼叫系统、有线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构建社区养老服务综合性信息平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在养老机构中,推广建立老年人基本信息电子档案,通过网上办公实现对养老机构的日常管理,建成以网络为支撑的机构信息平台,实现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服务的有效融合和衔接,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