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在铁岭市清河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清河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 亮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也是清河区建区40周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省委郝鹏书记、李乐成省长专程莅临清河调研指导,为未来发展把舵鼓劲,更加坚定了我们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的信心决心。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47亿元,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6亿元,下降21.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8亿元,增长13%;规模工业增加值下降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7663元,增长6%。虽然外部环境影响远超预期,但我们全力以赴挖潜增效,千方百计收窄缺口,稳住了经济发展基本盘。
一年来,我们坚持项目为王、实体为本,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坚持高位推动、高频调度,完善招商项目评审、决策工作机制,紧盯京津冀、川鲁豫、长三角等重点地区,大力开展主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准洽谈对接项目83个,成功签约项目47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8个,落地项目37个,引进省外内资14.4亿元。年内益食健、亿源康健、东方雨虹、科保谷水泥等19个项目正式投产,雪树精酿啤酒吸引富氢水、啤酒包装等配套项目纷纷落户,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项目建设支撑有力。全年开复工500万元以上项目43个,竣工项目20个,竣工率46.5%。央地合作持续深化,年内实施央地项目8个,3项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作为国家级“双示范”工程风光火储配套项目,22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竣工并网,电蓄热储能调峰正式启用,“源网荷储”体系日臻完善;推动清河发电绿色转型实施脱硝液氨改造,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共进;清河河道综合治理二期全线竣工,山洪沟、侵蚀沟治理工程完成建设,行洪安全和生态修复持续巩固。抢抓发展机遇,释放政策红利,谋划储备项目45个,争取到位上级资金6.8亿元、债券资金8168万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省委营商环境专项巡视进入常态化整改阶段,序时进度全部完成,整改率89.4%。50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实现入网申办。深入开展综合窗口改革,政务中心窗口数量压减33%,无差别受理、帮办代办等政务服务高效便捷。妥善解决群众诉求,我区获评全市12345便民热线平台工作先进县区。推动金融惠企,新增企业贷款10.8亿元,电厂获取全省首批设备更新再贷款支持。优化市场准入服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48户,外界预期持续向好。
一年来,我们坚持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更加多元
农业生产平稳有序。积极应对洪涝风险,粮食总产量达到2.29亿斤,再创近年新高。新建和改造设施农业500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7600亩,实施保护性耕作4.84万亩。推广北大荒集团先进耕作技术和管理模式,拓展垦地共建示范区3200亩,玉米和大豆分别增产25%、36%。马丫食品成功晋升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顺达防腐、世华食品、首岳干果跨入市级龙头行列。新增“一村一品”特色村2个,西老谷峪玫瑰苹果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争取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757万元,其中实施产业帮扶项目3个,惠及群众932人。
工业经济育新赋能。电厂“火电+”融合项目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能源产业链碳减排类典型案例。全年实施技改项目14个,投资1.77亿元,北鑫塑料、清电昊风、首岳干果、环通科技4户企业完成“小升规”,规上企业总数达到25户。加速推动科技创新,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户、高新技术企业1户,金正大通过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技术合同登记额翻倍增长,占比全市总量的16%。正式启用“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闲置14年的中慈产业园实现腾笼换鸟,成功盘活闲置企业7户、土地403亩,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涌现。
服务业活力释放。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暨建区40周年系列文艺演出,营造浓厚发展氛围。成功举办啤酒嘉年华、梨花节、年货大集、特色旅游季等促消费活动,清河有机全鱼宴获评铁岭“如意宴”餐饮评选“金牌菜”,满族八大碗受邀辽台《寻味》栏目专访。铭馨阁纳入限上餐饮企业行列,强深水产成功落户清河,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一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城乡面貌更加靓丽
污染防治有力有效。历次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成效扎实巩固。统筹生态、宜居、发展三大环节,实施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入河排污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排查整治行动,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100%。落实网格化监管机制,推动秸秆离田还田和综合利用,全年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零火点”,优良天数达标率保持全市领先。
城市品质精雕细琢。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维修维护市政基础设施,开展大规模老旧小区燃气改造工程,覆盖住宅楼440栋,惠及居民1.91万户。垃圾中转站、市民健身中心、城市书屋完成建设,城市核心功能更加完善。实施“造绿、增绿、建绿”三大工程,累计栽植面积2900亩,山水林城协同整治、相得益彰。精细化城市管理,集中整治市容市貌,高层住宅AI电动车预警系统投入使用,精心打造清风、兴辉、街心、柳溪4个口袋公园。清河区获评“2021-2023年度全省文明城区”称号。
乡村面貌持续改善。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净化整治行动,大力解决“三堆”问题,推动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村屯更加干净整洁。加快补齐基础短板,建设改造农村公路37.5公里,完成村屯绿化450亩。依托国家级水系连通建设,斛米沟村、富饶村、聂家沟村获评省级美丽宜居村,成功培育乡村建设典型村3个。
一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民生底色更加厚重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履约守信践诺,高质量完成第一小学基础设施提升、货郎屯村美丽家园、养老敬老服务中心改造等7件重点民生实事。城乡低保标准提升至每月713元、557元,累计发放各类补贴2624万元、退役军人优抚金580万元。实施特困老年家庭适老化改造100户。成功招聘大学生309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85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97.8%。区民政局、水利局被分别授予“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教育工作硕果累累,我区成为全市首个学前教育普惠率100%县区;第一小学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种子学校;实验中学获评铁岭市名学校;清河高中成功通过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复检,中考招生实现“四地”互通,生源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区医院与省级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尚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聚焦社会期盼,举办各类惠民演出、体育非遗活动14场,群众文化生活更加富足。
社会治理精准高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重点推进燃气安全专项整治,餐饮企业燃气安全排查率、整改率100%。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森林防火“零火情”。进京访案次同比下降71%,“万件化访”台账化解率100%,成功实现“三个不发生”目标。众志成城打好防汛“攻坚战”,出色完成清河水库29年来首次调控泄洪任务,国防动员和应急力量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发案率“双下降”,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坚持高效统筹、勤勉履职,政府建设更加有为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推动政府系统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提升思想引领力,确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走深走实。结合党纪学习教育,集中整治群众身边突出问题695项,以民生小切口撬动作风“大转变”。开展“善学习、熟政策、转作风、提质效”专项行动,形成敢做善为的价值取向,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行政效能全面提升。修订完善《区政府工作规则》,起草制定关于政务诚信建设、人才引育留用、对外开放合作等系列实施方案,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树牢“过紧日子”思想,落实财政资金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全年收回存量资金2400万元,民生领域投入达到77.4%。严控政府债务规模,债务风险等级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
民主法治全面推进。坚决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区级人大建议31件、政协提案39件,代表委员见面率、满意率100%。坚持审计整改与揭示问题一体推进,近5年问题整改率86%。“五经普”工作圆满收官,省统计督察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规范执法行为,严控多头检查、任性执法,发展“软环境”更加优化。
此外,机关事务、消防、供销、残联、工商联、妇女儿童等工作均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各位代表:惟其艰难,方显勇毅。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清河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中省市直驻区单位、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清河振兴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清河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总量较小、质量不高,产业融合处于低端;二是产业链条仍不完整,区域发展缺乏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支撑;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税源不够稳固,自给能力不足;四是各级干部应对风险能力和干事创业本领还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决胜之年,做好明年政府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我们要坚持干字当头,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团结拼搏,确保完成振兴突破预期目标。
2025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紧扣省委打造新时代“六地”及市委打造“五个基地”目标定位,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区、产业强区、智慧兴区”战略,用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持续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升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科学谋划“十五五”目标任务,决战决胜全面振兴新突破,加快打造“小而精、富且强”的美丽幸福新清河。
主要预期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坚持调结构、促发展,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
促进产业交替发展。积极发挥工业压舱石作用,聚焦新型工业化要求,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坚持新老并举抓企业,支持德成重工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东方雨虹等新型建材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探索区域耦合发展模式;服务雪树精酿啤酒、亿源康健等新兴企业稳定生产,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加快强育种业由农事企业向工业企业转型,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全年“小升规”净增3户以上。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风光火热储一体化发展,加速曹家沟灰场光伏项目实施进度,拓展园区企业绿电应用场景,实现清洁能源就地采集消纳。聚焦“智改数转”,新实施企业技改4户以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户、高新技术企业1户、雏鹰企业1户。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积极申报农科特派项目支持,促进益食健与辽宁中医药大学技术合作,进行产品研发联合攻关,全年培育市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
推动服务业登高提质。创新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深挖满族文化,展现独特的鱼文化、水文化及老工业历史,谋划“槐美鱼香、啤酒烧烤、葡萄采摘、东北酸菜”四季清河主题活动,叫响“醉美山水、鱼悦清河”文旅IP。推动石家堡子村精品民宿与农事体验、满族餐饮有机串联,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特色旅游目的地。繁荣活跃消费市场,结合消费品以旧换新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培育发展西部夜经济商圈,年内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户。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积极打造“老年护理员”特色劳务品牌。
(二)坚持增活力、强内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统筹稳面积、增单产两手抓,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深入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全年实施保护性耕作5万亩,托管土地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8.6万亩以上。积极谋划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扩建北大荒垦地共建示范区达到5000亩。全面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助推粮食稳产增收。
丰富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现有蒸汽管网配套作用,加速推动蒸汽食品产业园布局建设,吸引农产品精深加工聚企成链、集群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强化数智赋农,依托“铁农云”平台创新发展农业服务,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加速转变。深入实施精品农业发展战略,以片区化思维整合资源,支持草莓、葡萄、大樱桃规模化种植,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等高附加值农产品,提高土特产市场供给率、占有率,叫响区域公用品牌。
打造宜居美丽乡村。有序实施乡村振兴补短板系列工程,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排查农村黑臭水体,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垃圾储运体系,引导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美丽宜居村3个、乡村建设典型村3个、美丽家园示范村1个。持续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和乡村旅游重点村,“一村一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三)坚持聚合力、提效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精准发力抓招商。发挥经开区经济发展“主阵地”作用,落实“行业+部门+载体”招商机制,聚焦“建链、补链、强链”,定向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乡贤招商,探索实施“代理招商”,全年新签约项目不少于45个,落地项目25个以上,其中超亿元项目15个,全口径到资19亿元。深化“管委会+公司”模式改革,提高清鑫湖公司市场化运作水平,围绕主导产业招引优质企业补位入链,强化亩均效益,激发土地活力。
多措并举促项目。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健全问题反馈和推动机制,年度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45个。积极参与国家电投、国家电网、中国移动等央企在东北地区布局,争取更深层次合作共赢。加快推动辽西北供水、102线跨境新建等重大工程进度,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加速草开线清杨大桥修复建设,畅通城乡道路枢纽。聚焦国家“两重”“两新”战略部署和一揽子增量政策,精准包装谋划项目,以项目“成熟度”提高政策资金“落地率”,争取到位资金不少于6.8亿元。
持之以恒优环境。坚持以企业和群众为中心,推进“综合窗口”“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提标,深化流程再造,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努力达到“最多跑一次”,让“办事不找关系”成为常态。深入开展“微笑服务”,推动服务职能向基层延伸,实现多点可办、就近能办。扎实推进“一网通办”,完善政企面对面交流机制,提供全流程“雷锋式”服务,大力整治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问题,营造服务舒心、办事便捷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四)坚持强功能、提品质,塑造城市建设新形象
强化城市承载能力。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对富民街、虹光街沿线进行美化绿化,扮靓城市风景线。有序实施道路修复、市政清淤、二台子泵站改造等市政工程,强化城市要件效能。谋划全域燃气管网补短板项目,推动城区燃气全覆盖,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坚持建管并重,大力整治市容市貌突出问题,推广“社区+公益性”物业管理模式,创建干净整洁的文明城市。
擦亮生态环境底色。坚持“生态+”发展理念,整合利用大清河滨水两岸生态湿地,探索水源地保护区EOD开发模式,努力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注重源头治理,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控,加大农业面源污染及畜禽粪污整治力度,推动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稳定达标,全力解决工六街溢流直排问题,各项约束性指标保持在全市前列。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倡导绿色生态生活方式,打造天蓝景美宜居环境。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三名工程”,统筹优化教师队伍和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清开教育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紧密型医共体,推动区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提升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强化居家、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加快建设集城市书房、历史展览和非遗文创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点亮群众幸福生活。
(五)坚持强服务、惠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办好7件重点民生实事。1.优化办学条件,实施第二小学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工程;2.保障出行安全,实施黄岭沟桥拆除重建工程;3.提升道路质量,实施松老线、清貂线大修工程;4.畅通路网体系,实施草开线绕城改建工程;5.扮靓城市颜值,实施富民街中段改造工程;6.强化便民服务,实施政务服务中心设施改造工程;7.满足群众期盼,实施老旧房屋房檐改造工程。
守住兜牢民生底线。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就业服务精细化、智能化,打造高标准就业服务驿站4个,城镇新增就业550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扩大社保覆盖范围,提高困难群体保障水平。深化拥军优抚,进一步强化以民兵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的国防动员建设,护航高质量发展。
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闭环管控和“三管三必须”责任,全力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持续加强食品药品全链条监管,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筑牢本质安全防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社会面见警率、管事率和震慑力,建设健康有序平安清河。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及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自觉扛牢政治责任,全力打好三年行动决胜之战,把对党忠诚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加强省委巡视整改工作,做深做实巡视“后半篇文章”。
严格依法行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统筹做好“十四五”和“十五五”规划衔接,强化审计、统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恪守廉洁底线。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勇于自我革命,坚持不懈把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驰而不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重点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突出问题,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努力满足“群众心声”。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将过“紧日子”作为常态,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筑牢基层“三保”底线。
弘扬实干之风。坚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把问题导向作为工作方法,目标导向作为首要任务,结果导向作为唯一标准,破除墨守成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意识,勇于啃硬骨头、打主动仗,少些“不能办”的设想,多些“怎么办”的尝试,自觉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努力将发展愿景转化为生动实践,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发展速度、幸福质感。
各位代表,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把握新机遇、展现大作为,奋发进取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清河新篇章!
铁岭市清河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秘书处
2024年12月23日
名 词 解 释
“六地”:2023年11月中共辽宁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意见》,提出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即:努力将辽宁打造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
“五个基地”:2023年11月中共铁岭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意见》,提出打造“五个基地”目标,即:建设都市圈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基地、能源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快乐文化”多元体验基地、节点型现代物流陆港基地。
“‘两重’‘两新’”: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双示范’工程”:“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国家“十四五”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示范项目。
“EOD模式”:即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是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将生态环境治理经济价值内部化的一种创新性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源网荷储”:将能源生产(源)、能源传输网络(网)、能源消费(荷)以及能源存储(储)四个环节进行有机整合,形成高效、智能、可持续的能源系统。
“三个不发生”:不发生大规模聚集、不发生涉访个人极端行为、不发生因信访问题引发的负面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