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岭市清河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4年12月24日铁岭市清河区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区财政局局长 赵宏旭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24年全区预算执行情况,提出2025年全区收支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2800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6.5%,同比增加2624万元,增长13%,加上上级补助、上年结转和调入资金等收入后,总收入145101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72400万元,加上上解上级和结转下年等支出后,总支出145101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完成220万元,加上上级补助、上年结转和债务转贷等收入后,总收入8714万元;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完成3379万元,加上债务还本及结转下年支出后,总支出8714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全区社保基金收入预计完成1377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5.6%;全区社保基金支出预计完成1343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5.5%。收支相抵后,当年社保基金结余342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收入预计完成6463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支出预计完成10363万元,缺口部分3900万元通过本级一般预算弥补,全年实现收支平衡。
(四)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情况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92万元、上年结转76万元,总收入168万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52万元、结转下年16万元,总支出168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五)执行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情况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我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区财税部门认真落实区人大决议和区委决策部署,努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全力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在有效支持我区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确保了财政可持续和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1、紧盯预期目标抓增收,财政实力稳步增强
坚持一手抓收入,一手抓争资,开源挖潜促增收,稳步提高财政保障水平。一是育税源,夯实发展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税制改革和稳增长政策措施,积极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加快税源培植,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全年筹集惠企资金3635万元、落实全口径减税降费政策11317万元,协调金融机构新增贷款25175万元,实体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二是谋增量,全力争取资金。紧紧抓住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政策窗口期,及时跟进中央、省级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重点围绕一般性转移支付、债券资金、重大建设项目等领域,全力争资金、引政策。全年累计争取到位各类无偿资金6.8亿元,完成市下任务的101.5%;累计争取再融资债券资金7168万元、争取新增一般债券项目资金1000万元,有效弥补了我区发展资金不足的困境。三是化存量,盘活“沉睡”资金。严格落实国务院、财政部和省财政厅关于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强结转结余资金和存量资金盘活管理,全年收回存量资金2400万元,统筹用于补充“三保”及刚性支出需求,为全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2、优化支出结构保重点,民生保障坚强有力
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全区民生支出实现5.5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4%。一是纵深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全年投入财政资金7197万元,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不断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持续完善社保医疗体系。筹集资金4017万元,落实了城乡低保、特困救助、残疾人两项、退役安置和优抚等政策;筹集资金3900万元,用于提高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标准、弥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差额;筹集资金980万元,落实了奖扶特扶和就业补助政策,切实将党和国家的关怀落到实处。三是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投入资金1273万元,落实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投入资金7770万元,支持了水美乡村、侵蚀沟治理和农村道路等重点项目建设;投入资金448万元,保障村级组织运转,全力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我区农业农村现代化体系建设步伐。
3、坚持底线思维防风险,财政运行安全有序
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完善财政运行和债务监测机制,筑牢财政安全运行防线。一是全力保障“三保”需求。坚持预算执行中“三保”支出的优先次序,“三保”项目库、预算审核、执行监测、分析预警等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做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尽全力兜牢“三保”底线。二是持续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使用,发挥债券资金使用效益。以纳入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工作为契机,通过申请再融资债券、安排预算资金等方式持续稳定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三是稳步化解社保资金风险。加快推进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与社保基金预算统筹力度,完善一般预算和政府性基金弥补社保基金支付保障机制,有效化解社保基金支付压力。
4、深化财政改革增活力,理财水平有效提升
坚持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持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持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紧紧抓住省以下财税体制改革有利契机,在做好共享税收基数测算的同时,积极与省市财政部门沟通对接,争取我区在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中利益最大化。二是不断完善区乡两级体制。认真谋划乡(镇)街金库撤销后续工作,合理划分财权和事权,不断优化我区“乡财区管”体制机制。全年累计拨付各乡(镇)街基本财力保障资金1374万元,有效提升乡(镇)街保障能力。三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组织实施2023年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对全区104家预算单位开展单位项目自评、部门整体自评和部门评价,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落实直达资金常态化管理。有序推进直达资金分配使用和监控管理,在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资金拨付程序,缩短拨付时限,推进各项资金直达快享、落地见效。
2024年以来,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全区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全区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宏观经济下行、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税费优惠政策延续等叠加因素的影响,全区可统筹使用的财力非常有限。二是我们在保障“三保”及其他刚性支出需求的前提下,还要确保民生工程、乡村振兴、审计巡视整改等刚性支出需求,收支矛盾异常突出,财政“承压前行”的紧运行状态仍将持续。三是过“紧日子”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约束还不够有力。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研究,切实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全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步提升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加强财政资金科学统筹和合理分配,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过“紧日子”不动摇,集中财力办大事要事;抓好债务风险防范化解,促进财政健康平稳可持续运行,不断提升财政高质量发展水平。
(一)一般公共预算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2800万元,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3%,其中:税收收入19300万元、非税收入3500万元。加上上级转移支付收入31959万元、债务转贷收入4997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400万元、上年结余47580万元和调入资金17207万元后,收入总计12594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57946万元,加上上解支出15015万元、结转下年47580万元、调出资金405万元和债务还本支出4997万元后,支出总计125943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2000万元,加上债务转贷收入235万元、上年结转3794万元和一般预算调入405万元后,收入总计6434万元;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1955万元,加上债务还本支出235万元、调出资金450万元和结转下年3794万元后,支出总计6434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区社保基金收入安排14928万元,同上年决算预计数比增长8.4%;社保基金支出安排14595万元,同上年决算预计数比增长8.7%。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安排11197万元,同上年决算预计数比增长8%;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安排11197万元,同上年决算预计数比增长8%。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年结转16万元,总收入16万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16万元,总支出16万元。
三、2025年主要工作
(一)持续挖潜增收,培育壮大综合实力
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协作,加大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企业以及新落户企业的监控分析,加强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及时、均衡入库;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对接,第一时间掌握上级政策变化和项目申报方向,全力争取更多财力性转移支付和补助资金落地清河;强化国有资产清理盘活,深入挖掘资源资产潜力,加大财政资金资源统筹,完善闲置资金管理机制,统筹用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资金支持的领域,不断提升区级综合财力水平。
(二)聚焦关键领域,强化财政支持保障
顶格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突出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切实做到应减尽减、应缓尽缓;加强与发改、项目主管部门协同配合,做好专项债券、国债项目筛选和储备,确保即发即用,尽早发挥经济效益;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完善财政金融协调机制,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持续加大民生支持力度,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资金保障,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统筹财政资源资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聚力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三)树牢底线思维,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严格“三保”支出预算执行,夯实部门和单位对本领域“三保”预算的执行责任,动态监控“三保”支出、库款保障等关键指标,及时做好应急处置,有效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完善政府债务动态监测和风险评估预警机制,规范举债行为,杜绝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严守债务风险红线;聚焦财经纪律专项整治、资金监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做好审计、巡视巡察查出问题整改,持续开展资金安全专项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
(四)推进预算改革,助力财政节本增效
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保持财政业务数据纵横贯通,加强对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动态管理,提升财政管理规范化、资金监管精准化、预算执行信息化发展水平;扎实推进预决算公开,细化公开内容,健全公开机制,全面提升财政预决算公开水平,打造阳光财政;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强绩效目标管理,严格事前绩效评估,做实绩效运行监控,做好事后绩效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应用,提高资金管理使用效益。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2025年落实好各项财政政策、推进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区人大各项决议,自觉接受区人大监督,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清河新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2025年政府预算公开.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