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是我国历代长城中距离最远、建筑最雄伟壮观、防御体系最完备、至今仍然保存完整的长城遗址,西起祁连山,东到鸭绿江,全长6390余公里。日前,区政协委员们实地调研了坐落在我区的部分明长城遗址。
据了解“辽东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的组成部分,它是为西部防止明代蒙古兀良哈三卫,东部防止女真建州诸卫的骚扰和入侵而兴建的。
区政协委员、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岳兵兵介绍说,明长城清河段是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辽东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辽东长城从开原市松山乡进入清河区境内走向由南向北,线路为聂家满族乡的苇子沟东南山,经广东山东山、西山柴家岭东南山、聂家沟、红花甸西至杨木林子镇的石人沟、关家屯进入西丰成平乡境内,总长近17.3公里,共有墙体12段、敌台11座、关隘1处、烽火台5座。它不仅仅是明长城,还是燕秦汉长城。到了明代,明长城清河段以东是女真哈达部,以西是汉族人居住的关内地区,明长城的作用主要是防止女真建州诸卫的骚扰和入侵。现在的清河建成区就坐落在长城脚下。清河自古居塞上,塞外与塞下分焉。而且明长城清河段有独特的标志,一是清河段长城边堡靖安堡的前身就叫“长城堡”,这在全国都不多见;二是清河段长城有广顺关,广顺关是明辽东长城沿线重要的关隘,既是与女真哈达部沟通的重要通道,又是与长城紧密相连的军事防御设施之一。到了清代,清河段长城又一特色是与柳条边“十字相交”,这是其他地区难以具备的。所以说,清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边关小城,“塞上明珠”。